首页 旅游观光正文

三次搬迁的屈原祠

MrDuan 旅游观光 2020-09-19 1913 0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归州刺史王茂元首建祠于州城东五里之屈沱。北宋改名为清烈公祠,元、明、清屡圮屡修,1963年和1965年也进行过两次维修

  相传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条金色神鱼先将其尸体吞下,游至其家乡附近的香溪河口再吐出来,屈原之姊将其弟尸体安葬于此,并定居于此,秭(姊)归之名也由此而产生。

唐代清烈公祠.jpg

唐代清烈公祠:公元820年建

  后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库区水位升高,1976年7月迁建于姊归老县城以东的向家坪,1982年6月完成迁建时,更名为屈原祠。

  屈原祠倚山面江,掩映于苍松翠柏、青青橘园之间,其建筑由山门、东西厢房、屈原铜像、东西碑廊、纪念馆、屈原墓6个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清烈公祠的5倍。整座屈原祠有5个平台,层层递进,暗合“上下求索”。  

1976屈原祠.jpg

屈原祠:1976年建

  因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会淹没到屈原祠山门内的第三级台阶,且屈原祠所在地有潜在滑坡隐患,屈原祠再次迁建。国家文物局把屈原祠列为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湖北省文物局确定另择新址仿古新建。经过比选,湖北省文物局最后选定了秭归县新县城茅坪镇以东、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的风凰山作为屈原祠新址。

  2006年11月,屈原祠重建工程启动。新屈原祠占地面积194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其主体建筑采用石木结构,由山门、前殿、大殿、偏殿、屈原墓、享堂等组成,其中屈原墓、名人石刻、山门等均从老屈原祠迁移而来。新屈原祠的装饰、灰塑、彩绘等,都继承了老屈原祠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

  这次搬迁垂建,山门保留了屈原祠原貌,巍峨壮丽,而“低头深思,顶风徒步”的屈原青铜雕像为新设。山门正中“屈原祠”三个大字仍为郭沫若所题。

  2010年6月16日(农历端午节),新屈原祠对外开放,屈原祠在风凰山永久定居了。站在凤凰山屈原祠前,游人会感觉到一股浩然正气在心胸荡漾,凛凛英风扑面而来。屈原的爱国主义诗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流芳百世。

现屈原祠.jpg

屈原祠:2006年建

三次迁移的位置.png

三次迁移所在位置

综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c617901016udi.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e7b024c0102vyf4.html


评论

«    2023年6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