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王维(唐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沧桑不老人易老,律法无情天有情”,文夫人替夫求情,句句恳求
不过法是方的,理是圆的,律是硬的,情是软的
善行为福种,钱财是祸根
风雨飘摇立山巅,黯然香消百花前!遗恨未见春风面,凄然含怨待来年!
风雨飘摇立山巅,嫣然一笑百花前!等闲不见春风面,何防蓄芳侍来年!
人说死咬着书本不放的叫做腐儒,死咬着规条不放的就叫做道学。
清锐兄方才之质问之犀利不亚于利刃,责备之严酷不斥于斧钺!(孝子章洛)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语出《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天地有变,君省其德;庶民有难,臣思其愆(乞丐王孙)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
《孟子·离娄篇》有赞扬稷和禹的话:“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这几句话后被概括成“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成语,也叫“己饥己溺”。意思是说:“禹认为天下有人溺在水里,是由于自己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害得他们溺在水里的;稷认为天下有人在挨饿,是由于自己工作没有做好,因此害得他们挨饿的。”他们能够把群众遭受的苦难看做是由于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致,所以他们自觉地感到这样的着急。
所谓调和鼎鼐 辅政弼德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出自:《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畏势者,则观望而不敢言;趋势者,则拥之而不肯言(乞丐王孙)
所谓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
情理法三字兼容并蓄才是执法之精要准绳!然而以情度法或是违法徇私,这两者之间不过毫厘之差,端看用心如何,只要问心无愧又岂在乎人言?
公孙先生,我辈读书之人,入仕所为何来?若不能分清黑白,据理力争,又如何拯生民于水火,解佰姓于倒悬,今日不能为娘娘平反,明日有如何为佰姓洗冤?
与其贪高官厚禄而唯唯诺诺、尸位素餐,无宁求公理正义而轰轰烈烈、青史留名。
沈姑娘秀外慧中,端庄而不失亲和,练达而不失纯真
哦,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望之犹如天上,焉之尚在人间
此情此景,如诗如画,似梦似幻
怎不叫人心猿而意马,忘情而神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出自《论语·八佾篇》
解释:美的笑容,酒涡微动;美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
花开花谢,与人生际遇颇为相合
花木有荣枯,人生有起伏
倒是提醒我等,人生在世
得意当思失意时,富贵不忘贫贱日啊!
是意不在鱼啊
不向曲中求
宁在直中取
不为锦鳞设
只钓王与侯
造福祉于万民
展宏图于天下
六守三宝
六守乃是用人之道,即用有仁、义、忠、信、勇、谋者
三宝乃是兴大农、大工、大商
三宝兴,国库充实
三宝废,国库则空虚
老夫将身许国而忘其家
上马奋战而忘其命
将帅征战,不死带伤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抱怨已得
安可以为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山河
这酒色财气为人生四大害
为人君者嘛,无外乎王道、仁道、霸道,三道缺一不可。
王道者能使贤德之士从之如流
仁道者能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霸道者能使奸佞外夷望而却步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作者:老子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妲己曰:“陛下不知,老者不甚怕冷,乃是少年父母,精血正旺之时交姤成孕,所秉甚厚,故精血充满,骨髓皆盈,虽至末年,遇寒气犹不甚畏怯也。至若少年怕冷,乃是末年父母,气血已衰,偶尔姤精成孕,所秉甚薄,精血既亏,髓皆不满,虽是少年,形同老迈,故遇寒冷而先畏怯也。
漂亮的女人永远是没有罪的,她是明媚的阳光、皎洁的月亮、和煦的春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