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喜欢捣鼓正文

私铸钱

MrDuan 喜欢捣鼓 2013-05-30 2725 0 钱币收藏

  私铸钱,古钱币术语。民间私炉盗铸的钱币,因意在牟利,私铸钱一般比官炉钱轻小粗恶;从铜质到文字都明显劣于同时官炉所出之钱。然而各代私铸钱虽禁难止,存世数量均不为少,给货币市场带来了严重灾难。“伪钱必是私铸,私铸并非皆伪钱”。如何区分是否“私铸”或“伪钱”首先要区别所铸钱币的目的。如以谋生为目的所铸钱币则应称之为“私铸”,而以谋利为目的所铸钱币则应称之为“伪钱”。

清朝私铸史

概况
  私铸钱币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货币发行方面难以根治的“顽症”。清代继续发行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清政府规定钱币为官府统一铸造,私铸要以重罪论处,但实际上私铸、盗铸从未禁绝。清代私铸钱币的情况十分严重,清政府虽严刑峻法也没能解决。清代中后期民间私铸之风更为猖獗。
原因
  主要原因在当时铜价上涨,铸钱亏损,各地减少铸钱数量给予民间私铸以可乘之机,咸丰时期推行大钱又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乾隆后期起,因铜源渐趋匮乏,铜价日益上涨。咸丰年间又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冲击,清政府主要铜料产地云南的铜矿产量剧减,铜价高昂,铸钱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各地许多铸钱局被迫停铸关闭。各地市面流通铜钱严重不足,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钱荒”。铜价上涨引起奸邪之徒囤积私毁铜钱牟利,如此更加重了各地的“钱荒”。于是民间私铸、盗铸之事层出不穷。当时不仅民间盗铸,官府铸钱局也大铸减重钱,称为“局私”。私铸钱种类繁多,有所谓鹅眼、沙壳、鱼眼、水飘、毛钱等,皆薄而小,杂以土砂、铜、铅、锡而铸造,掺杂在官铸钱中行使,市面通货异常混乱。
福建是当时盗铸、私铸钱币的“重灾区”之一。自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咸丰大钱、铁钱后,因铜贵钱贱铸钱无利可图,福建宝福局停铸二十余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鉴于福建各地流通制钱不足,“钱荒”严重,闽浙总督杨昌浚等督抚大员才向清廷疏请闽省开炉铸钱。但官局铸钱时铸时停,官铸钱数量有限,解决“钱荒”收效甚微,市面私铸钱泛滥如故。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二十三日福州出版的《福报》刊登有一篇无名氏撰写的文章《续闽中钱法论》,描述了光绪年间福建地区民间钱币私铸盛行的景况。据该文记载,当时“私铸之人,(福州)尚干、七里等处为多。具铸法,用小炉一,铁模十数,鹅眼则不用模,而用夹住。止不过三数人,毁去制钱一文,可化为鹅眼七文;或化制钱一文,为私铸二文;其中掺入坏铅废铁,则二文可变五文。其始多窟宅于江边,继则移入黄山,寻为黄山绅士所驱,近不知又移何处。要之种类至繁,党羽至大。出示严禁,则彼目不识丁;出差访缉,则上下衙门隶役,均中饱之资,皆其徒党;官未动色,而彼已远扬。盖私铸之兴,官未知,而隶已知之。传闻私铸者之言,每处每月上下衙门例费,非七十余千不办。果尔,则官缉私铸不綦难乎。” 官私勾结,沆瀣一气,私铸之风的泛滥成灾不难想见!新发现的“光绪通宝”铅钱就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记录。

本人的小康熙,直径不到1.8CM

评论

«    2023年12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