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常记转正文

临汾市河西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MrDuan 日常记转 2016-08-02 3584 0 临汾

  多年来,由于临汾市中心城区各个方向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门槛,使得临汾市一直囿于汾河、涝洰河、东外环线和尧庙军用机场之间的50平方公里内,难以将集聚了很久的人力与财力释放出去;同时周边地区同样受到难以跨越的门槛的限制,造成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滞后于远郊乡镇的“灯下黑”现象。

  有鉴于此,在临汾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提出的临汾市近期向西、远期向南的城市发展策略,特别是近期政府投巨资打造的汾河生态景观带,以及高速铁路选线和站场落户河西,都将为河西地区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助力。

  今后的几年,将是临汾市河西新城建设的关键时期。未来的新城必须同时积极应对下列挑战:首先,如何实现临汾市的河西地区由传统农村向综合功能城区的转型;如何迎接综合功能新城的功能定位提升的挑战;其次,如何利用大西客运专线,大力推动包括商贸流通和创意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复合产业发展的挑战;第三,如何利用汾河整治的契机,全面推进临汾市城市形象建设的挑战;第四,如何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保护河西更广袤地区一体化的新城建设发展进程的挑战。因此,临汾市规划局于2010年4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临汾市河西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对临汾市的西部地区未来发展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河西新城区位

  河西新城位于临汾市西部,东部为临汾的母亲河——汾河,随着临汾市对汾河的整治,使得汾河成为提升河西新城的重要契机;西侧有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西客运铁路,北侧有309国道,区域性对外交通联系优势明显;外围有刘村镇、河西工业区、土门镇、金殿镇等功能组团,河西新城将为这些外围组团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因此,河西新城将成为临汾市联系区域、辐射河西重要的新兴城区。

2016080209573814701030586700.jpg

  (二)功能定位

  根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要求,结合河西新城现状发展条件与区域发展需求,通过大西客运专线的辐射与带动力,依托汾河景观带的吸引力,将河西新城建设成为服务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实验区,集商业、商务、医疗、教育为一体的,承接老城区人口转移、尧都区西地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综合性新城。

  区域商贸基地:依托大西客运专线,积极调整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吸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及研发创新型企业的进驻。

  商业物流基地:利用大运高速公路的物流运输能力,结合老城区的商业市场等功能的外迁,强化商贸、信息技术交流、物资储存及流通,建设临汾市商业物流市场。

  和谐宜居新区:妥善安置拆迁的农村居民,整治老镇区的环境、完善公共与基础设施的配套, 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品质的宜居之地。

  (三)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

  结合临汾市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河西新城所处的区位、交通条件,规划形成“西山为势、汾河聚形,两带五轴、两核八心”的功能结构。

  2016080209573914701030597899.jpg
 

  1、“两带”——城市公建服务带和片区公共服务带

  城市公建服务带:依托滨河西路,在滨河西路的两侧布置市级医院、中学、博物馆、文化馆等为临汾全市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从而形成临汾市级的公建服务带。

  片区公共服务带:依托规划三街,在其两侧建设中小学、医疗、体育、公园等为河西新城内部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从而形成河西新城内部纵贯南北的片区及公共服务带。

  2、“五轴”——两条交通轴、三条生态轴

  交通发展轴:分别为依托高铁站场轴线和迎宾路(即高速公路引线),形成河西新城的发展轴,其中高铁交通发展轴既是高铁站场地区联系临汾市的重要交通轴线,同时也通过控制周边用地,赋予这些用地以商业、办公、配套服务、居住、产业开发等的多重功能,最终形成具有交通联系、生产性服务业等多种功能复合的功能轴;迎宾路交通发展轴将利用高速公路,形成交通物流的功能轴线。

  生态景观轴:分别为依托规划四路、规划七路、规划十路两侧的线性绿地,形成的自西向东贯穿河西新城,联通河西新城西侧的生态农田和东侧的汾河景观带,使河西新城的居民可以通过这些生态景观轴,方便的到达汾河景观带。

  3、“两核”——高铁核心商贸区、迎宾路核心商业区

  高铁核心商贸区:包括由站前路、滨河西路、规划八路和规划一街围合而成的地区,依托高铁交通发展轴,沿全层布置与高铁的交通职能和区域服务职能相适宜的各项设施:首先在高铁站场半径500米内布置各项公共交通系统和停车系统;其次,在1000米半径内布置餐饮、酒店等直接服务于高铁站场的公共服务设施;第三,在高铁核心商贸区内布置办公、商贸设施,以提升临汾市的城市功能,起到服务市区、辐射市域及周边地区的作用。

  迎宾路核心商业区:位于迎宾路两侧,包括规划十二路、滨河西路、规划十三路和规划一街等围合而成的地区,迎宾路核心商业区主要依托迎宾路(大运高速)的交通服务职能,将临汾市中心城内的商业批发市场变迁至商业区内,形成面向临汾市的商业批发及物流基地。

  4、“八中心”:包括公建、交通、景观等八个中心

  高铁站场:位于河西新城的西侧,是临汾市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规划形成具有地标性的建筑,并通过中央轴线与汾河景观带形成对景。

  高铁商务区中心:位于站前路、规划八路和规划三街交汇的区域,在该区域布置高铁商务区的管理机构、核心商务办公区,形成服务区域的商务中心。

  教育中心:位于河西新城北侧、汾河景观带的延长线上,由临汾市第一中学为主体构成,将成为临汾市基础教育的中心。

  医疗中心:位于滨河西路和规划九路的交汇处,以临汾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主体,形成体现临汾市医疗服务水平的综合性医疗中心。

  迎宾路商业服务中心:围绕迎宾路和规划四街的交叉口,形成包括商业、金融为主的商业服务中心。

  北部片区服务中心:在规划三街和规划七路交汇处,按居住社区配套要求,设置中学、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服务于河西新城的北部地区。

  中部片区服务中心:在规划三街和规划九路交汇处,按居住社区配套要求,设置中学、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服务于河西新城的中部地区。

  南部片区服务中心:在规划三街、规划十三路和规划十五路围合而成的地区,按居住社区配套要求,设置中学、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服务于河西新城的南部地区。

  (四)土地使用规划

2016080209574214701030626982.jpg
 

  1、居住用地规划

  河西新城内的居住用地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为501.1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2.77%。其中二类居住用地分布在河西新城的大部分地区,面积为401.19公顷;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包括独立占地的中小学,按照服务半径分布在居住区的中心,用地面积为74.33公顷;商住混合用地主要分布在沿滨河西路一侧,面积为25.59公顷。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河西新城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和其它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96.57公顷,占总面积的16.78%。具体情况如下:

  3、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河西新城内的道路广场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用地、广场用地和社会停车场用地用地,面积为307.48公顷,占总面积的26.24%。

  4、对外交通设施用地规划

  河西新城内的对外交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铁路用地和公路用地,面积为17.967公顷,占总面积的1.53%。具体情况如下:

  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7.17公顷,占总面积的0.61%。

  6、绿地规划

  规划绿地包括公园和街头绿地两类,分别沿规划一街、规划三街、滨河西路、规划四路、规划六路、规划七路、规划八路、规划九路、规划十路、迎宾大道布局,总占地面积约141.45公顷。

  (五)住房建设规划

  根据干道分隔、生态廊道设置、人口分布和开发时序等诸多因素,将河西新城的居住用地划分为高铁居住区、铁北一居住区、铁北二居住区、铁南一居住区、铁南二居住区、铁南三居住区等6个居住区。

2016080209574414701030648999.jpg
 

  1、高铁居住区

  位于规划七路与规划九路之间,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约可容纳4.8万人。高铁居住区被高铁站前公共服务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区内设中学两所、小学两所,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就近利用高铁站前市级公共服务中心提供。

  2、铁北一居住区

  位于规划六路与规划七路之间,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约可容纳5.9万人。区内沿规划七北路和规划四街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设小学两所,利用高铁居住区和铁北二居住区中学提供服务。

  3、铁北二居住区

  位于规划三路与规划六路之间,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约可容纳3万人。区内沿滨河西路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设小学一所,中学两所。

  4、铁南一居住区

  位于规划九路与规划十路之间,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约可容纳5.8万人。区内沿规划十一路和规划四街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设小学一所,利用高铁居住区和铁南二居住区中学提供服务。

  5、铁南二居住区

  位于规划十路与迎宾大道之间,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约可容纳4.8万人。区内沿滨河西路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设小学两所,中学一所。

  6、铁南三居住区

  位于迎宾大道和滨河西路之间,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约可容纳4.1万人。区内在规划十四路和规划三街交叉口周边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设小学一所,中学一所。

  (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016080209574514701030652867.jpg
 

  1、公共设施布局

  河西新城公共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形成1个主中心、3个次中心、3条公共服务带、1个市场区的公共服务体系。

  主中心:指高铁站前公共服中心,未来依靠西端高铁站和东端汾河景观带带动发展起来,形成包括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医疗服务等多种功能集聚的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一方面为城市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河西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次中心:规划范围内的次级中心一共有3个,分别为位于规划七北路和规划四街交叉口附近,规划十二路和规划三街交叉口附近,规划十四路和规划三街交叉口附近,三个次级中心都是居住区级中心,为居民提供商业、文化、体育等方面服务,属于综合服务中心。

  公共服务带:3条公共服务带分别为依托规划七北路形成的商业服务带,依规划十一路形成的商业服务带,依托规划四街形成的商业服务带。

  市场物流区:是以现状沿迎宾大道两侧钢材市场、货运、仓储等功能形成的建材市场物流区,该区主要为临汾市服务。

  2、公共设施规划

  根据河西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的情况,明确各项公共设施的规划,具体情况见下表:

  河西新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2016080209574714701030676790.jpg
 

 

  (七)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规划基本呈棋盘状,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主干道设计为“五横四纵”,“五横”自北向南分别是规划六路、站北二路、规划九路、规划十路、迎宾路;“四纵”自东向西分别是滨河西路、规划四街、规划三街和规划一街。主干道宽度控制在40-65米之间。

  次干道设计呈“十二横四纵”,“十二横”自北向南分别是规划三、四、五、七、八路和站北路、站南路,以及规划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路;四纵自东向西分别是滨河二街、场中街、规划二街、站前街。次干道宽度控制在30-40米之间。

  支路主要包括其它小于等于30米的道路。

 

2016080209575414701030742099.jpg
 

 

  (八)绿地系统规划

  本次规划根据现状用地与周边环境特点,采用“绿化轴+绿化节点”的二级绿地系统。绿化轴沿河、沿路布置,交叉成网,起到联系规划用地周边生态绿地的作用,绿化节点与绿化网络结合布置。

  1、绿化轴

  规划绿化轴分为四类,分别是城市线性绿化主轴、滨河线性绿化主轴、高铁线性绿化轴、城市线性绿化次轴(联系轴)。

  城市线性绿化主轴指沿整个规划三街两侧布局的沿路绿化,形成一条南北向绿化轴带,是贯穿河西新城的一条主要绿化轴线,起到整个河西新城绿化脊梁的作用。

  滨河线性绿化主轴是指沿滨河西路西侧布局的沿路绿化,形成一条南北向的绿化主轴,该绿带与汾河景观带相呼应。

  高铁线性绿化轴指高铁站站前东西向的公共绿化带,该绿化轴带将高铁站和汾河景观带联系起来,烘托高铁站景观节点的特殊地位。

  城市线性绿化次轴一共5条,分别是沿规划六路、规划七路、规划九路、规划十路以及迎宾路两侧布局的沿路绿地,形成5条东西向的绿化联系轴,起到丰富绿化景观,联系西侧生态绿化(农田),与东侧汾河景观带的作用。

  2、绿化节点

  绿化节点分为两类,分别是城市绿化节点和滨河绿化节点。滨河绿化节点共设7个,沿汾河布置,分别与7条绿化轴线对应。

  城市绿化节点共10个,以城市公园为主,主要沿绿化轴布置,其中6个位于城市线性绿化主轴附近,具体位置分别在规划六路与规划三街交叉口东北角、规划六路与规划三街交叉口西南角、规划八路与规划三街交叉口东北角、规划九路与规划三街交叉口西北西南角。

  其他4个分别位于规划十一路与规划二街交叉口西南角、规划十路与场中街交叉口东南角、滨河西路与规划十路交叉口西北西南两侧、规划一街与规划七北路交叉口南北两侧

  (九)景观系统

  本次规划根据基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目标要求,设计3条人文景观轴,7条自然景观轴,2个现代化商业文化景观区,以及若干景观节点,形成“景观轴+景观区+景观节点”的景观结构。另外重点还需要控制2个重要景观界面。

  1、人文景观轴

  人文景观轴3条,沿规划七北路、规划四街、规划十一路三条道路布置,3条景观轴以人文景观为主。在景观设计上,一方面强调沿路建筑景观的连续性与紧凑性,形成生活气息浓厚的景观特色;另一方面因通过建筑风格、体量、高度等方面的控制,形成丰富但不凌乱、错落但富有节奏的沿路立面景观。

 

 

2016080209575514701030756916.jpg
 

 

 

  2、自然景观轴

  自然景观轴7条,沿规划六路、规划七路、规划九路、规划十路、迎宾路、高铁站前轴、规划三街布置,由于这些道路沿路设置较宽的绿化带,景观设计方面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景观设计强调自由、活泼,在道路交叉口、景观对景点等位置,考虑适当设置雕塑、小品等建构筑物,丰富景观轴内容。

  3、现代化商业文化景观区

  现代化商业文化景观区有2处,分别是高铁站站前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以及迎宾路以南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这两处景观区集中河西主要商业、文化设施,在建筑设计上应考虑以现代化建筑风格为主。


评论

«    2023年6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文章归档